“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浦口火車站,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火車站,承載著幾代人的出行記憶,更是因朱自清的《背影》、多部影視作品的經(jīng)典片段,被譽為“中國最文藝的火車站”。10月初,浦口火車站街區(qū)開街,兩個月來,已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火爆程度甚至吸引央視前來拍攝。
一
在浦口火車站,看見百余年前人們乘火車出行的“背影”
1908年,浦口火車站始建,這是一座承載著百年歷史的英式風(fēng)格車站。它是津浦線上重要交通樞紐,堪稱中國最美最文藝的火車站之一,見證了中國的時代變遷。由于長江天塹,當(dāng)時的火車只能開到這里戛然而止,如要過江,還得從旁邊的浦口碼頭登輪渡,橫跨長江來到對岸的中山碼頭。
2004年,隨著最后一班列車的駛出,它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作為全國唯一完整保存的民國特色火車站,其中現(xiàn)存的一系列建筑——候車大廳、月臺、遮雨長廊、電報通訊室、貴賓休憩樓以及高級員工寓所,均為一個世紀(jì)前的古老遺存。浦口火車站不僅有朱自清先生記憶中的背影,還是很多人活生生的曾經(jīng),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和回憶。
二
在浦口火車站,不止看到“背影”
如今的浦口火車站,已成為記憶與歷史的載體。紅磚古韻、歐式回廊、半圓拱門、復(fù)古舷窗,每一處細節(jié)都鐫刻著歲月的痕跡,講述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老車站主體大樓的雄偉、車務(wù)段大樓的莊重、電報房的神秘、月臺與雨廊的悠長,共同編織出一幅幅動人的歷史篇章。書店、舊物店、旗袍店、民宿、小型展館、小吃店、咖啡店、茶室……讓人在懷舊與時尚之間自由穿梭,感受時代的更迭與文化的交融。浦口火車站街區(qū)對外開放,讓一批文保建筑得到更好修繕保護的同時,也給了市民游客親近文保建筑、親近歷史的機會,讓這座百年老站真正融入市民生活。
如今的江蘇鐵路,已經(jīng)跑出了更奪目的“身影”。新時代以來,“軌道上的江蘇”進入跨越式、高質(zhì)量發(fā)展新階段,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F(xiàn)在,人們想橫跨長江,已經(jīng)不用火車轉(zhuǎn)輪渡。1960年1月南京長江大橋開始建造,1968年9月鐵路通車,12月公路通車,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shè)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使火車過江時間由過去靠輪渡的1.5小時縮短為2分鐘。此外,2020年7月1日建成通車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2020年12月11日鐵路橋投用運營的五峰山大橋、今年6月9日正式合龍的常泰長江大橋……一座座大橋,跨越滾滾江水,牽起隔江相望的城市。
浦口火車站的重生,是對歷史的尊重與銘記,它讓我們看到了歲月的滄桑與活力并存,也讓我們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與魅力。如今,“軌道上的江蘇”仍在不斷向前奔跑,跑出了值得銘記的“背影”,也跑出了值得點贊的“身影”。
指導(dǎo)單位:江蘇省委網(wǎng)信辦
出品:視評工作室
策劃:黃鳳 時力強
編輯:陳永輝 李舒曼
美編:李學(xué) 王曉詩
校對: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