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樹洞”漂流計劃自5月底走進南京市拉薩路小學校園,如今已然“滿月”。在這一個月間,線下拉小娃們踴躍投稿,分享成長歷程中的酸甜苦辣,線上“成長樹洞”互動平臺則迎來一波投稿小高峰。而首批校園專場問答也隨著暑期的到來新鮮出爐。本次校園專場問答通過“成長導師團”的專業(yè)回應,為全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鮮活樣本,也為師生、家長順利度過“期末”,開啟“七彩的夏日”提供了指引與參考。
一個月前,“成長樹洞”初入拉薩路小學,便迅速成為校園焦點。五子樹下的這個“新朋友”,敞開懷抱歡迎著每一個心事投遞者,吸引孩子們圍觀駐足?!氨灰笞尦龅案饨o妹妹的委屈”“三人友誼中的困惑”“演講前的緊張焦慮”“暑期即將到來的不適應”……各色信紙承載著孩子們的 “小心事”,被他們小心翼翼地折起,謹慎又期待地投入樹洞。
“我總是考不好,不管怎么努力都比不過同桌,是不是我天生就不聰明、不適合學習呢?”“我們的讀本叫做《愉快的暑假》,可是一想到爸爸媽媽給我安排了學習任務,還要寫作業(yè),我就不是真的愉快?!薄懊看魏秃门笥淹娴臅r候,都得聽他的,可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呀……”面對孩子們投遞到“成長樹洞”的五花八門的心事,由拉薩路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組成的“成長導師團”,為孩子們送上量身定制的 “解憂錦囊”。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暑期來臨,與爸媽相處“距離”變短、時間變長,矛盾和摩擦總是更容易發(fā)生?!昂桶职謰寢尨谝黄鸬臅r間多了,他們對我總是不滿意,我忍不住和爸媽吵架后又很后悔,這可怎么辦?”一位拉小學子匿名“吐槽”了這件煩心事,同時“成長樹洞”后臺也收到了多條省內孩子們的相似投稿。對此,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德育主任、南京市德育工作帶頭人、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員、鼓樓區(qū)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熱心志愿者呂迎為同學們帶來了幾個實用小建議:首先可以在“火山爆發(fā)”前按下“暫停鍵”,先深呼吸(深深吸氣4秒,屏住2秒,慢慢呼氣6秒,重復幾次),或者暫時離開現場以幫助自己冷靜下來;其次可以給心里的“小氣球”放放氣,把心里那個鼓脹的“委屈氣球”悄悄戳破,試著了解自己情緒背后的真實想法。
“把感受說出來,而不是吵出來。”呂迎強調,可以用“我覺得”描述感受,用“因為我希望”說出需求,再用“下次我們可以”提出建議,也可以在假期里主動幫家人做做家務,比如準備水果、整理房間,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能有效減少家中的摩擦。
在“演講緊張怎么辦”的問答中,國家心理咨詢師王嶸老師帶來三個“魔法錦囊”:從“4—7—8”深呼吸法到“超級英雄”想象訓練,再到對著毛絨玩具的模擬練習,將抽象的心理調節(jié)技巧轉化為可操作的日常練習。
當孩子因畫畫好看而唱歌難聽的“不完美”而苦惱時,國家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國家心理咨詢師、鼓樓區(qū)德育工作帶頭人、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心理健康老師錢舒婷則用畢加索和愛因斯坦為例,鼓勵學生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構建正確的自我認知。
在孩子因友誼中總得按照好朋友的意見來進行游戲,感到自己的意見不被尊重時,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專職心理健康老師周新宇則貼心給出“勇敢溝通”“輪流做主”和“合作創(chuàng)作”三個實用小建議,助力孩子收獲平等的健康社交關系。
據悉,“成長樹洞”漂流計劃是由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主辦,以少年志融媒平臺為活動平臺的2025“潤心成長”江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媒行動的特別策劃之一。本次專場問答不僅解決了個體困惑,更折射出我省青少年的共性心理需求。接下來,“成長樹洞”將繼續(xù)在線上線下陪伴廣大青少年,精選高頻問題制作“樹洞回信·學校專場Q&A”長圖,通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少年志APP等全媒體平臺傳播。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補充,為孩子們的暑假乃至未來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安心能量,陪伴他們一路向陽,茁壯成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賀東婷
美編 王亞男
校對 胡妍璐